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《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揭榜单位》公布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5 11/03 10:30:18
来源:新华网

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《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揭榜单位》公布

字体:

  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了《关于公布适配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揭榜单位的通知》,其中,北方工业大学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、河北工业大学等10家本科院校(含职业本科)以及广东理工职业学院、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14家高职院校经过多轮筛选,入围承担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揭榜任务。

  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研究处副处长李利利介绍,此次揭榜工作重点聚焦人工智能、低空产业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、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工业互联网、集成电路、网络安全、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。这些领域都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,技术迭代快、产业带动性强、人才缺口大,亟需打造贯通“产业需求-人才标准-教育培训-能力评价-供需对接”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,推动产教协同发展。

  此次揭榜工作重点选择这些领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研究,她称,“就是为了紧跟国家战略布局,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,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培养适配产业需求,加快培养具备创新能力、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服务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
  当前,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人工智能、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,但人才供给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,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模式难以匹配产业动态需求,“学用脱节”现象亟待解决。

  “此项工作将很好地促进院校与企业、产业之间的协同合作。”李利利介绍,工作明确要求揭榜单位组建包含供需双方参与的项目团队,开展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,利用人工智能专用模型提取产业对人才能力的共性需求,并依据调研结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通过这样的方式,院校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企业用人需求,企业也能更早介入人才培养过程,实现“供需对接、协同育人”,最终形成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。

  她举例称,2024年6月,中国农业大学在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纳人AI专用模型分析生物育种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所需要的共性岗位能力,形成量化能力图谱,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。今年,合肥工业大学基于纳人AI专用模型在集成电路、车辆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进行产教融合课程体系重塑实践。

  谈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初衷与期待时,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程晓慧称,贵州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、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产业高速发展,但行业内“企业招不到适用人才、学生找不到对口岗位”的供需矛盾仍客观存在。面对数字产业机遇,希望通过此次揭榜,把水利领域“工学结合、产教融合”的成熟经验迁移到数智人才培养中,用更精准的方案打通“产业需求—人才培养”的堵点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高方圆】